A股史上不缺牛股,缺的是发现牛股的眼睛,有的股民在牛股上赚了点皮毛就走了,有的股民把牛股纳入自选股却没做......弱势易出妖股,消费医药易出牛股,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。
消费牛股:
1、酒类
贵州茅台(600519,股吧)是当之无愧的股王,市值最大,价格最高,上市以来涨了50多倍。除了茅台(600519)之外,五粮液(000858)、泸州老窖(000568,股吧)、山西汾酒(600809,股吧)都是长线大牛股。
2、家电
白电美的集团、格力电器(000651,股吧),小家电新宝股份(002705,股吧)、小熊电器(002959,股吧),这些是长线大牛股。
3、食品
酱油的海天味业(603288,股吧)、千禾味业(603027,股吧)、中炬高新(600872,股吧),火腿的双汇发展(000895,股吧),醋的恒顺醋业(600305,股吧),榨菜的涪陵榨菜(002507,股吧),休闲零食的洽洽食品(002557,股吧)、盐津铺子(002847,股吧)、绝味食品(603517,股吧),牛奶的伊利股份(600887,股吧),酵母加工品的安琪酵母(600298,股吧),奶酪的妙可蓝多(600882,股吧),食品行业可谓是牛股辈出。
4、养殖
猪肉的牧原股份(002714,股吧),饲料的海大集团(002311,股吧),两个都是行业龙头,长期走牛。
医疗医药牛股:
1、医疗
眼科连锁龙头爱尔眼科(300015,股吧),角膜塑形镜的欧普康视(300595,股吧),口腔医疗服务龙头的通策医疗(600763,股吧),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(300760,股吧),CRO的泰格医药(300347,股吧),药用玻璃的山东药玻(600529,股吧),这些都是长期走牛的。
2、医药
CDMO领导者的凯莱英(002821,股吧),脱敏诊疗领域龙头的我武生物(300357,股吧),国宝名药的片仔癀(600436,股吧),生长激素龙头的长春高新(000661,股吧),注射剂与肝素制剂的健友股份(603707,股吧),创新药龙头的恒瑞医药(600276,股吧),疫苗的智飞生物(300122,股吧),原料药制剂的普洛药业(000739,股吧),中医药的云南白药(000538,股吧),这些都是牛股。
消费行业是牛股辈出的行业,国外产生了非常多的大众消费品巨头公司,擅长长线投资的巴菲特对消费股情有独钟。对于消费品的公司研究比较简单,看品牌、顾客忠诚度和渠道。消费品公司往往经营模式简单易懂,只要关注生产和销售,并不需要多大研发和创新,企业利润保持长期增长态势,因此长线机构偏爱扎堆到消费龙头股里。医疗医药行业同样是生产牛股的行业之一。回顾历史,中美医药行业皆显著、稳健地超越市场。医药股业绩长期保持稳定增长,为长牛奠定基础。
牛股和基本面息息相关,而妖股则特别“妖气”,并购重组、股权转让、控股权变动、大热点容易出妖股,妖股靠的是题材想象力,我们一起来回顾近几年的大妖股:
2015年的特力A,在没有重大利好情况下,短短不到100个交易日里,特力A最高累计涨幅高达982.16%;
2016年的四川双马(000935,股吧)年涨幅276.01%,当时炒作的是控股权转让;
2017年的方大炭素(600516,股吧)年涨幅212.48%,当时被市场称为“宇宙总龙头”,炒作的是石墨烯价格上涨;
2018年的恒立实业(000622,股吧),短短17个交易日涨幅高达333%,当时证监会新规鼓励重组上市,壳资源的恒立实业被游资猛拉;
2019年的东方通信(600776,股吧),短短3个月内涨了10倍,炒作的是5G题材。
2020年的英科医疗(300677,股吧),虽然今年还有3个多月就结束了,但已经出现了10倍牛股,那就是英科医疗,炒作的是疫情防护题材的。
妖股是有一定成分的,并且不可能有人能够吃完全波段,都是经过持续接力推上去的,看看就好了,我们还是得回归到简单点的投资方式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小白爱问财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(责任编辑:王治强 HF013)